《唐诗三百首》
2025-09-05 32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 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 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 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 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得阳江头夜送客 , 枫叶荻花秋瑟瑟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蓖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得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盆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听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赏析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被贬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司马的白 居易在浔阳江头准备乘船送友人,在客船上畅饮时,被一琵琶女的弹奏深深地打 动了,当天晚上就写下了这首千古传唱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对琵琶女高超的技艺 给予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对琵琶女的身世寄予同情,同时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悲愤。 全诗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引起诗人自身的身世之感,发出“同是天涯沦落 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全诗自然流畅,情致曲尽,字字从肺腑流出。虽是叙事诗,但它借事抒情,优 美生动,一气呵成,全篇浑然一体。

 

韩 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准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躯躯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矿!

帝曰汝度功第一 ,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 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 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葛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 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辛勤久,、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 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赏 析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 传 诵 。

此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的鼓励下,将领骄傲轻敌,荒*失职,造成战争失 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甚至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 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赏 析

本诗着意选择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事件,抒发了士兵们在征战中的艰辛和 痛苦,通过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抨击,以讽刺唐玄宗的长年开边用兵。

此诗全篇一句紧一句,句句蓄意,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显出此诗巨大 的讽刺力。此诗巧妙地运用音节来表情达意。第一句开头两字“白日”都是入声, 具有开场鼓板的意味。三、四两句中的“刁斗”和“琵琶”,运用双声,以增强音节美。中段转入声韵,“双双落”是江阳韵与入声的配合,犹如云锣与鼓板合奏,一 广一窄,一放一收,音节最美。中段入声韵后,末段却又选用了张口最大的六麻 韵。以五音而论,首段是羽音,中段是角音,末段是商音,音节错落,各极其致。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大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璨。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赏 析

本诗极力铺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和空虚无聊,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 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逸。

诗中的“女儿”似是一小家碧玉而骤然成为贵妇人,但她的生活并不幸福,除 了陪丈夫玩乐之外,就只余下“妆成只是熏香坐”的空虚。她和浣纱的越女究竟谁 可怜?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迥然不同的理解。此诗的主旨是讽喻,但也透出 怜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