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里的《战争和战略问题》,这篇文章虽然是讲革命时期的打仗问题,但里面蕴含的智慧,放在我们今天做造价投标的工作中,感觉特别贴切,很有启发。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句著名的原则:“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这句话简直就是我们投标工作的“指南针”。
“战略上要藐视”。这放到工作上,就是告诉我们面对任何一个招标项目,首先在心态上不能畏惧。不能因为项目看起来很难、很复杂,就自己先打了退堂鼓。我们要有“敢打仗”的勇气和信心,把每一次投标都看作是必须攻下的“山头”,是开拓市场、锻炼队伍的好机会。从公司发展的全局来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参与竞争,不能畏首畏尾。这种必胜的信念,就是我们投标的“战略决心”。
但光有信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决心落到实处的过程。具体到投标工作上,那真是半点马虎不得。
标书编制,就是我们的“作战计划”。一份出色的标书,技术方案要像我们的“武器装备”一样先进可靠,能解决甲方的实际问题;商务部分要像我们的“后勤保障”一样严密周到,挑不出毛病。从排版格式到承诺条款,每一个细节都得像对待作战地图一样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成为被废标的理由,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
总而言之,在当前激烈如战场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既要有敢于亮剑、志在必得的战略胆识,又要有精打细算、一丝不苟的战术耐心。把毛泽东同志这种宏大的思想方法,用在看似平凡的造价投标工作中,就能让我们思路更清晰,行动更有力,从而在一次次“战役”中提高胜算,为公司赢得更多的项目和荣誉。这或许就是伟大思想跨越时代的生命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