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玄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聚氏邕,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赏析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玄宗亲祭孔子而作此诗。诗意在“感叹”孔子的际遇。孔子一生生活坎坷,此诗只选择他的栖遑不遇的一面,简单几言,就概括了孔子生活的坎坷。首两句是叹惜,三、四句是叹美,五、六句是再叹惜,后两句再叹美。处处用典,句句切题,整齐有序,一丝不乱。
望月怀远久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此诗一开篇直接点题,点明望月怀远。首句境界雄浑阔大,气象非凡,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写出诗人与亲人远隔两地,天涯海角,但却共此明月,互相怀念。这是一笔写双方,明月是联系纽带,也是展开想象的空间环境。三、四句以情人怨恨夜长,整夜相思不寐,反衬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五、六句又转入写诗人月夜怀远的情态。最后两句,诗人赠给对方一把月光,象征着赠给对方一团火热的情思,结得哀婉缠绵,真挚动人。全诗运用比兴手法,以明月起兴,以明月结篇,借月托情,抒写怀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中的名作。诗人在长安送别杜少府赴任蜀州,因此写这首诗作为临别赠言,与友人互勉共进,情深意切,真挚感人。通过表达真正的友谊不会因为行迹的疏远而消减这层深意,来赞美人世间友情之可贵,显示出了一种健康真实的艺术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此诗的首联点明托喻之物和作者的对应关系,将自己悲苦、忧虑的心绪,借秋蝉宣泄而出,将秋蝉的生机将尽和作者朝不保夕的囚狱境遇联系在一起;颔联上句写蝉,下句写己,用描写蝉的“玄鬓”来对比自己的“白头”,写出了自己思国思民的忧虑之重;颈联物我合一,表面是在写蝉,实则感发自己的处境,暗指自己仕途的不得志;尾联则全然分不清写的是蝉是“我”,好像是赞美蝉的孤高贞洁,又似直抒胸臆,把自己的冤屈和为国忠贞之志,一并宣泄而出。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频。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赏析
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因物感兴,即景生情。此诗的开头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写诗人正陶醉于江南佳景,忽然读到陆元方寄来的格调古朴的游春诗,乡思油然而生,几乎要潸然泪下。此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对仗工整,结构细密,字字锤炼。
杂诗
沈住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赏析
这首杂诗以闺情写边塞题材,其中既有对“频年不解兵”的不满,更饱含着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的热烈期望。
此诗的首联在主人公未出场之前首先交代背景。颔联是一个写意式的特写镜头,借月写人,以月寄情,含蓄而巧妙地抒发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离人的相思之苦。颈联是颔联的进一步生发,同样写夫妻异地的怀念之情。全诗以问句作为结束之处,无须回答,却自有深意。
题大庾岭 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来归。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
本诗紧扣“大庾岭”,把其被贬途经此地时的心情表现出来,有仕途失意的痛楚、前途迷茫的惆怅、旅途漫漫的哀怨、归期遥遥的忧伤、孤雁离群的寂寞、回肠荡气的乡思,情真意切,韵味醇厚,是这类纪行诗的代表作。
首联扣题,写诗人途径大庾岭的时间及所见所闻。颔联由鸿雁及诗人自己,直抒自己不如鸿雁的悲伤。颈联转入写景。诗人因景设情,以景衬情。尾联转为抒情,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中的情景,更加动人心弦,感人至深。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但是,由于诗人将情感内容完全融入特定时空的生动可感的自然景象之中,因而此诗的情感基调不仅略无哀伤凄婉,反而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于发现独特的江南景致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阔大的境界也不失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审美范型。